夕阳风采(废弃)

首页  2023新增  夕阳风采(废弃)

平平淡淡总是真

发布日期:2015-10-14 浏览量:382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最宝贵资源。没有土地就没有农业,也就没有一切生产的存在。所以,人们把土地比喻为人类的母亲。如何管理好土地,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性大问题。因此,国家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技术方法,为提高土地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需要一批管理土地资源的技术专家,我校的于礼教授就是其中一位佼佼者。
                     扎根边疆  献身土管
  于礼教授,1941年4月出生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65年毕业于东北农学院土地规划专业五年制本科。毕业时,他服从分配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勘察设计队。报到后他搞了3个月的社教,就一头扎进南疆荒地的勘查工作中。他参加了多浪渠水库勘查工作、渠道及道路的施工放线。1969年军宣队进驻勘察队,强调知识分子要接受工农“再教育”,于礼被送到十团七连劳动两年。那是严格军事化管理的锻炼,没有休息日,有家也不准回,“上班一担肥,下班一担草”,晚间天天开会学习,手中还要剥棉桃,每天从早干到晚,十点才让睡。在“四人帮”极左思潮统治时期,就是用这种再教育,防止知识分子有思维的时间。恰巧1971年南疆铁路动工,于礼才结束锻炼来到工地上。8年中,他从大河沿修铁路直到离库尔勒不到百公里的胜利桥。当年他们是铁路修到哪里,户口就转到哪里。当铁路修到阿拉沟时,户口也转到了乌鲁木齐市。谈起艰苦磨炼的往事,于礼觉得这是他人生的一段重要经历,磨炼已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书育人  严以律己
  铁路修通后,于礼开始考虑自己今后的人生。1979年7月,他有次办事到乌鲁木齐顺便到八一农学院教务处,朱海霖同志得知他是学土地规划科班出身的,当即表示欢迎他到我校工作。可是他到我校后,当时招生规模增长很快,急需测量课教师,于礼先是到水利系教测量课,1989年才转入农经系,先后教授城市规划、村镇规划、土地编绘、航测遥感、土地管理概论、土地规划及房地产专题等课程。
  长期基层技术工作和劳动的锻炼,培养了于老师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务实求是的工作作风。每上一堂课,他都是精心备课,用心讲授;他关心学生的思想,是一位教书育人的好老师;他以身作则地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和做学问,从而培养认真做事的敬业精神;他讲课旁征博引,生动活泼,内容实用,深受学生欢迎;他笔耕不辍,在1994年撰写并出版了《农村居民点建设》一书,成为国内同行们重要的参考专著。他先后在《中国土地》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了20多篇论文,有的论文还被评为全国及自治区专业学会的优秀论文。于礼教授承担和参与的一些项目还在国家土地局、自治区土地管理局及地州获奖。在新世纪来临之年的2000年,于礼评上教授职称。他担任硕士生导师,先后培养出27名硕士。他像一部工作母机,把土地资源管理的科学理念和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传授给各族本科生和硕士生,为新疆及内地许多省区的土地资源管理部门,培养了许多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
                    积极奉献  发挥余热
  2010年,我校老科协接受了中国科协援疆课题中的一项子课题――“新疆红色产业调查”,于礼教授担任课题组副组长。三年中,他奔波在南北疆红枣、加工番茄、色素辣椒、枸杞和红花的主要产区,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他还走访了自治区的有关厅局、科研院所和十余名专家教授,并两次赴北京向中国科协机关汇报工作。有次他们采访约了一位林科院专家,不料当天气温骤降,漫天大雪。但他和几位老同志依然如期践约。当年轻专家送他们出来时,所有台阶都被厚厚的大雪覆盖了,令年轻专家非常感动。还有一次他身体不适,在长途跋涉的调研途中,双腿肿胀,举步维艰,但于礼老师总是以工作为重,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完成任务,2012年8月,调研组出版了一本《新疆红色产业发展调查报告文集》。该文集既有红枣、加工番茄、红辣椒、枸杞及红花的专题调研报告,还有整个红色产业调研的综合报告和详细摘要。此外,调研组还在核心刊物上发表了1篇关于科学发展红枣产业的学术论文,并向有关部门就组建加工番茄输出组织、建立国家级加工番茄科研中心及要求成立归口管理的果业局等问题,提出3项建议。这些调研成果得到中国科协和验收专家们的认同与高度评价,并被自治区专家顾问团选编入2012年《决策参考》第七期,得到自治区领导的批示和自治区轻工、林果、农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新疆红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热心公益  无怨无悔
  2009年于礼教授退休后,立即成为我校老龄工作的热心人。他刚分到第五支部,就被选为支委,出任宣教委员。然而,组织委员不久患病了,于礼就一直兼任繁琐的收党费工作。在我校老干处15个党支部中,五支部总是按时收缴党费的支部之一,2011年五支部还被老干处评为“优秀党支部”。2014年于礼教授被学校党委评为“优秀党员”。
  2011年年底,我校老教授协会换届,于礼老师当选为常务理事,主管财务工作。他热心为会员们服务,积极投入协会的每项工作;他不厌其烦地按照当前财务工作的有关规定,耐心细致地整理相关票据,做好购物、开销和报账等每项具体工作。
  2013年春节期间,当人们正在欢度一年一度的喜庆佳节时,我校老干处楼中新农大老教协办公室内,却有一位老教师在辛勤地伏案工作。他时而计算,时而绘图。一个寒假的付出,终于写下厚厚的一摞文稿,待到元宵来临时,他已按时完成了精心撰写的可行性成果。这是刚成立的“新农大老教授科技服务团”接受的第一项业务――“精河县草料市场规划设计”。
  这项精河县草料市场规划设计项目,因当地人事变动而流产,于礼教授整个寒假的劳动也泡了汤;他参与科技服务团的业务联系,特别是为乌鲁木齐某单位的合作做了很多前期工作,却因种种原因没有下文,合作也无疾而终。这本是使人气愤的事情,但于礼老师以宽广的胸怀默默地担当者他人的过失。人们佩服他的豁达和大度,赞扬他为人友善,请他谈一下人生感悟。于礼教授却说:“吃苦受累就是福”、“不怨天、不怨人,安安心心做工作”。的确,他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做任何事情,因而总在平凡之处见到许多不平凡。
  这就是我校一位老教授的胸怀。于礼教授像规划土地一样,精心规划着晚年的人生,并用兢兢业业的努力来逐步实现,从而诠释着“平平凡凡总是真”的人生哲理。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