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宁城的九十二年中,清政府对驻乌鲁木齐满、绿营军费的调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兴衰而进行的。乾隆四十九年《高宗实录》1204卷19页记载: “乌鲁木齐每年实支军费银125500余两,由内地拨军费银30余万两。现有变价等项银73600余两拨道库备用。乌鲁木齐各州县牲税房租,每年共收银28000余两,以抵经费”。《高宗实录》1204卷22页记载,皇帝旨云:“乌鲁木齐节省军费甚多,可悉心筹划具奏,定为久远章程”。乾隆年间由于社会繁荣,经济发展,军费充足,官兵军饷如期发放,军威大振,战斗力较强。
嘉庆年间给乌鲁木齐巩宁城没有调拨军费的记载,据《仁宗实录》59卷25页记载:“新疆自乾隆二十四年铸造乾隆通宝钱文通行至今,现阿克苏铸造嘉庆钱。今后新疆地方铸乾隆钱二成,嘉庆钱八成,一并通行。镇西府奇台县之大石头产有铜矿,宜禾县之羊圈湾即都兰哈拉产有铅矿,令凤鸣等前往试采”。两年后又旨云:“试采都兰哈拉铅矿,每年所得课银不过一万余两于经费实属无裨,将永远封闭,不准再行开采”。
道光前期,调拨镇迪道库备贮银10万两接济。道光十一年后,军费仍不能按年如期调拨。《宣宗实录》202卷2页记载,旨云:“乌鲁木齐军需借动各库贮军费,满洲营饷银72000两,提镇通融库银25000两,又乌鲁木齐供支官兵各项银两于镇迪道、迪化州二库满州饷经费项下借垫银121000两,应如数筹拨,以备支发俸饷”。上述款项如数调拨,并于道光十六年,命陕甘总督拨银77808两,解往乌鲁木齐备道光十八年经费。道光十七年八月,命陕甘总督拨银70069两,解赴乌鲁木齐备道光十九年经费。余年依次类推,其中:道光22、25、28、30四年未拨军费。道光二十九年未拨三十年军费,而调拨了咸丰元年军费,道光三十年未拨当年军费,而调拨了咸丰二年军费。
咸丰年间经济萧条,国库空虚,军费难以调拨。据《文宗实录》208卷19页记载,旨云:“边防要地兵饷最关紧要,如不迅筹接济,恐军心涣散,甚至鼓噪生变,令易棠将甘肃省咸丰五年应发乌鲁木齐欠饷及今年应拨五成实银设法解拨,以资接济”。又据《文宗实录》171卷11页记载,旨云:“乌鲁木齐兵饷需用甚急,应解乌鲁木齐银20万两迅速筹拨”。两次调拨的经费都未到库,无奈之下,乌鲁木齐提督业布冲额借库存银两,接济各营兵食。时任都统赓福,在上无拨款,下无经费来源的危急时刻,萌发了鼓铸大钱,以应急需的念头。于是派员到各地调查铸钱所需矿苗,终于在罗布淖尔(若羌县北部)三个山等处发现铜铅两矿。向咸丰皇帝奏本,要求准予设局铸造并附钱样。咸丰皇帝准奏并将铸钱局定名为“宝迪”。钱面满文用“宝迪”字样。迪化州福寿山地方获铅矿,经炼得银,准其设立筹裕局,运铅分铸。都兰哈喇地方查有矿,招商同民夫前往采挖,设厂熔炼。一年能铸3200串,可抵银12800两,虽解应急之需,还是解决不了军饷问题。再次请求调拨,皇帝旨云:“应拨乌鲁木齐满洲营兵饷,近年短解甚多,现筹拨银十数万两,以资发放”。乌鲁木齐满洲兵丁因饷银不继向官厅衙门哗噪,经都统法福礼派员弹压解散,拿获首要各犯发往伊犁充当苦差。本年八月间镇迪道英绶等因公过呼图壁境内,突有兵丁多人挡住车辆并拥入庙内索要积欠饷银,次日借放粮石始将各官放出。乌鲁木齐历年兵饷不继,兵丁习练弓马时聚众迄饷以致兵丁骄悍不训,营弁不能严加约束,难以振作。后经都统平瑞劝商民捐献已获银5万余两,分拨巩宁、巴里坤、古城、吐鲁番各城俸饷。皇帝旨云:“新疆各城官俸兵饷需用经费甚多,近来内地军务未平,经费实难接济,各该城地方应自筹开垦,以资饷需”。
同治初年,乌鲁木齐战火紧急。据《穆宗实录》98卷41页记载:“命陕甘总督拨银71900两,解赴乌鲁木齐”。七月又据《穆宗实录》105卷33页记载:”令户部速拨新疆银40万两。八月又据《穆宗实录》111卷51页记载:“拨新疆军饷银前后共60万两,解赴镇迪道库转拨各城”。上述所拨军费,因镇迪道被困,分文未收,9月末巩宁城毁。
巩宁城官兵行赏与受罚
在巩宁城的这段历史中,有官兵行赏与受罚的记载。如实行屯田,在一年内每人平均生产粮食15石以上者,官员由兵部行赏,兵丁赏一月盐菜银。又如军马场实行分两级管理、分五群牧放,三年考核查验,有赏有罚。再如铁厂规定,每名犯人日挖生荒铁2斤,一年共挖生荒铁18000斤,折打熟铁16200斤。每年年底查验,有赏有罚。现将官兵赏罚事例分别叙述如下:
乾隆四十年,巴里坤、古城各军屯连续三年粮食大丰收;道光年间,乌鲁木齐各军屯连续十二年粮食大丰收,官员兵丁一律照例行赏。吐鲁番二等台吉丕尔敦是额敏和卓之子,一年来亦颇奋勉,故升为一等台吉。明亮在乌鲁木齐都统任内应赔银两并非本任亏缺之项,明亮平定金川湖南匪有功,剿办湖北孝感匪也很出力,将未赔完银7353两全行宽免。赏已革翰林院编篡《新疆识略》的编修徐松为内阁中书。为进剿南疆备办军需出力之乌鲁木齐协领富盛阿,赏二品顶带;赏道员汤鼐花翎;赏废员黄家绅八品衔。吐鲁番领队大臣赓音岱、哈密办事大臣恩铭、帮办大臣国勒明阿、陕甘总督杨遇春等优叙。大学士公长龄前经颁给钦差大臣关防到新疆督办军务,现授为扬威将军。乌鲁木齐提督哈丰阿首先到彼,围城已解,尚属可嘉,赏哈丰阿云骑尉世职,进勇巴图鲁名号。哈丰阿之子,蓝翎侍卫德恩随同进征,奋勇出力,赏五品衔以示奖励。修吐鲁番城垣有功人员宝瑛等加衔。办理乌鲁木齐盐课有功之迪化州知州英贵等赏衔。乌鲁木齐铜厂出力之游击彦禄赏戴花翎;千总李科赏兰翎。赏乌鲁木齐钱局鼓铸出力之道员祥裕按察使衔。乌鲁木齐所属各城因历年饷需缺乏,兵丁困苦难支,经平瑞劝商民捐献已获银5万余两,分拨巩宁、巴里坤、古城、吐鲁番各城俸饷,甚属可嘉。
乌鲁木齐官兵受罚事例也不少,而且罚重,绞、斩、处死者有之,逼死上吊者也有之。乌鲁木齐副都统全简同总督勒尔谨奏事时列名在前,是妄自尊大。全简屡以乌鲁木齐无关紧要之事具奏,似此琐屑之人,岂胜副都统之任,降为协领衔前往伊犁效力赎罪。发往乌鲁木齐效力赎罪之开泰胆敢私买婢妄,身图安逸甚属可耻,永远架号示众。原任奇台县知县窝什浑案内,又有馈送索诺木策凌银1万余两,经严加审究,业已供认不讳,赐令自尽。乌鲁木齐买粮侵蚀一案,奎林任都统近一年未能查明参奏殊属失职,将公嚼革除,令奎林长辈传玉承袭。原任哈密通判经方经手库银内亏空15万余两,与同案犯邬玉麟、王老虎、郭子即行处绞。原任奇台县知县窝什浑,亏空库项银4万余两,实属法无可逭,与同案犯瑚图里、德平、伍彩雯、王�俱处以斩决,立即正法。镇西府知府祥泰于属员侵亏库项,既不能查明揭报,又复自行午弊,可将家产查抄赔抵。吐鲁番副都统图思义、彭廷栋于该处有无多交粮石事件并未查办,俱降三级调用。奇台县知县杨桑阿侵蚀运脚银3800余两,又侵蚀税课银5500余两,共计8500余两。将杨犯处以斩决在乌鲁木齐正法示众。灵山水渠与屯田无益,前任都统明亮并不体察实在情形,辄奏请动项修建,徒滋劳费。现停止开挖,其所需费用由明亮全部赔交。巴里坤总兵佛喜令兵丁加种地亩,以致渠水不敷灌概。新旧禾苗俱各受旱歉收,亏短屯粮7000余石,自认赔交并借动官项。佛喜似此谬妄难胜总兵之任,革职令其进京。古城领队大臣伊里布与协领安格彼此辱骂,俱属溺职即革职。巴里坤马场冻死马2770余匹,点查皮张短少,故将经理马场之游击、守备、外委、千总等俱革职提至兰州省城审办。已革总兵张拱辰前在巴里坤任内,先后倒毙马多匹,以致亏马7800余匹,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已革游击富克精阿、解任游击德禄任内各亏马数千匹,德禄即革职与富克精阿一并发往伊犁效力赎罪。应赔亏马价银15674两,张拱辰赔交十分之六,富克精阿、德禄赔交十分之四,均勒限一年交完。已革总兵张拱辰于前任内亏马7000余匹,责令赔交马价银9400余两并发往伊犁效力赎罪,而该革员于本年正月二十七日,在客店内自缢身亡。赔银勾销。巴里坤东马场一年内倒毙马1470余匹,系管理不善所致,现将左营游击王瑗及牧长等各员弁先行解任。`乌鲁木齐提督哈丰阿、伊犁领队大臣孝顺岱于带领援兵搜捕贼匪时将军营出力人员未报于将军参赞核办,俱降一级留任。前乌鲁木齐都统富尼扬阿在乌鲁木齐创修书院是舍本逐末,必致装备废弛。中福也不奏明此事,俱降二级留任。王传心截留烟土1000两,即革职发往伊犁,荣佶翔贩烟7200两应绞候。
巴里坤东马场一年内倒毙马1470余匹,系管理不善所致,现将左营游击王瑗及牧长等各员弁先行解任。
巩宁城八旗军队训练与衰败
八旗军在建立初期,适应当时的游牧战争环境,亦耕亦战,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把分散的满人连接到一起,形成了一个强大的战斗力量。在建立清王朝、统一全中国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清王朝建立后,将八旗组织原封不动地移入军营之中,官兵携家带口,按建制集中居住在军营内。生活设施齐备,待遇优厚,免除官兵后顾之忧,专心练武。但事与愿违,其结果贪污腐败,蜕化变质,丧失战斗力。
巩宁城都统管辖的五城满营,建立之初,由于军费充足,官兵待遇优厚,加之官兵初驻,要求严格,虽不如以往哪种敢打敢冲号称精锐之师,但其军威依然存在。帝王们多次下旨,要严加训练,武艺精熟,望成劲旅。乾隆三十八年十一月,凉州庄浪满兵3000员名移驻巩宁城后。皇帝下旨云:“乌鲁木齐驻防满兵非内地可比,尤宜精锐,以壮军威。一切武艺,亦须训练精熟,倘苟且塞责,经朕闻知,惟索诺木策凌是问” 。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据《清实录》1221卷11页记载,皇帝又云:“古城、巴里坤大臣因训练兵丁而设,并不办理地方事务,况彼处既有乌鲁木齐都统又有道员等官管理所有地方事务,毋庸领队大臣督察,以专训练”。乌鲁木齐提属、巴里坤镇属、塔尔吧哈台之差操兵丁,原定例每岁操演四个月,闲旷日多技艺难臻熟练。现照内地例,每岁八个月。所增火药铅斤,照例加倍调办。乌鲁木齐、巴里坤等镇协营兵操演乌枪铅丸,俱动帑项制办。各营旧存炮位内不堪用之威远子母等炮及损坏鸟枪等一体销毁,并会同凉州府制造各炮位运至哈密等处,分给各营。兵丁演习鸟枪必将铅丸装入演放,方得准头,若未装入只放空枪,不但于事无益反滋侵蚀之弊。哈密为新疆重地,兵马尤以勤练,提督总兵因距哈密较远,其兵丁操练向由副将专司其事。每月三、八日该大臣等看操一次,每月看操枪二次,十月间看演放炮位二次。饬令该副将实力奉行。
道光八年九月《宣宗实录》143卷8页记载,皇帝下旨云:“上年回疆滋事乌鲁木齐等处官兵,骑射平常,技艺生疏,务将勤加训练至郊外行围杀兽,马上技艺务须精练。巴里坤、古城、吐鲁番满营,俱系都统所属,也要妥为训练,望成劲旅”。道光十一年九月《宣宗实录》196卷34页记载,皇帝旨云:“木垒营守备苏勒芳阿于引见时箭枝脱扣未能射出,似此技艺生疏之员不认真考核滥行保送,交部议处”。在满营中下级军官中骑射平常,技艺生疏之官员屡见不鲜,如巴里坤左营游击德禄弓马平常,乌鲁木齐防御富克精阿,精力减弱难期振作,提标左营都司后任吉木萨参将庞梁,起立艰难不能骑射。还有年力正壮的世袭云骑尉福珠里、木垒营守备马俊等均弓马平常,难以胜任。
前乌鲁木齐都统富尼扬阿在乌鲁木齐创修书院是舍本逐末,必致装备废弛。中福也不奏明此事,俱降二级留任。咸丰元年十月《文宗实录》45卷15页记载,皇帝旨云:“乌鲁木齐制造抬枪业已分拨各营操演,挑选精兵练习,务期精熟,不可只图好看”。
嘉庆、同治初年,乌鲁木齐兵丁习练弓马时,聚众迄饷以致兵丁骄悍不训,营弁不能严加约束,难以振作。兵无斗志将无良策。同治三年八月据《穆宗实录》111卷34页记载:“新疆军务吃紧,简放的各城大臣,除哈密保恒在古城即可赴任,乌什帮办大臣伊昌阿在都兴阿军营内。伊犁、乌鲁木齐、巴里坤、吐鲁番、古城、乌苏、叶尔羌、和阗、阿克苏、哈密等城俱尚未到任,为日已久。即传速赶程前进”。 似此,何成劲旅!何以担当卫国重任!又徒耗国家钱粮,增加社会负担。前景只能是日暮途穷,走向灭亡。
与张格尔之战
乾隆二十七年平定了大小和卓之后,大和卓(波罗尼都)所部残余逃亡浩罕国(今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其孙张格尔在浩罕统治者和英殖民者的支持下,利用其和卓后裔身份东山再起,多次进犯。嘉庆二十五年(1820)率安集延(浩罕东)布鲁特兵500余人进入南疆,在喀什城北阿图什回庄和卓墓地聚众叛乱,喀什参赞大臣庆祥率兵镇压。张格尔招兵买马,聚众万余,围攻喀什两月。清军援绝,伤亡惨重,城破,庆祥自尽。张格尔继而连夺英吉沙、莎车、和阗,企图攻取乌什、阿克苏等城。道光五年(1825),皇帝令伊犁将军长龄为扬威将军、陕甘总督杨遇春为钦差大臣参赞军务。调伊犁满汉官兵4000余名;乌鲁木齐官兵4500员名;陕甘官兵5500员名;吉林、黑龙江官兵各1000员名;宁夏官兵2000员名,云集阿克苏。
为进剿张格尔,已调拨库银100万两。乌鲁木齐存贮军粮除留本处供支外,可支兵粮两年之需,调拨阿克苏30万石。按现调兵数每月实需粮若干石,每石实需运价银若干两,核明确数奏报。哈密向设军台12处,额设马匹兵丁不敷支应,每台添马4至6匹,添夫2至3名。其运送官物交地方官雇驼挽运,所需驼脚草料价值,准其核实报销。今吐鲁番、乌鲁木齐两路每月运送粮面100万斤,尚不敷用,再添备车驼运送。令杨遇春采办铁车4000辆,统归一处核计。
现设之12军台运粮,每台需驼2600只。现每台只有驼600只,运粮1万石尚不敷用,从口内备驼2万只。所有出口各路官兵马匹至哈密迤西,准照口内地方供应之例,每匹日给草10斤料3升,按站供支。伊犁粮多路近较乌鲁木齐运往省便,拨小麦面5万石,碾米5万石,设粮台派员专管。 吐鲁番领队大臣赓音泰移驻托克逊军台督办运粮。托克逊为乌鲁木齐运粮首站,镇迪道须在各站往来查催,不能在台常驻。托克逊尚有军粮百余万斤,军火十余起未经转运,用关内解到驼只迅速运到托克逊一带。还有旧存铁轮车1100辆,因马疲不能应用。速采买马匹套车运往。前从哈密调拨军马200匹,从陕甘两省调拨5000匹,从伊犁调拨8000匹,从塔尔巴哈台调拨5000匹共计调拨军马2万匹,足够应用。
道光六年(1826)开春,自阿克苏分道南下进攻喀什,沿途收复失地,歼敌数万。距喀什十余里的浑河时,张格尔聚众十余万在河南亘营列阵20余里拒战,穴垒列铳,鼓角震天。夜二鼓时,西南风起,清军遣千骑绕至下游牵制敌势,主力乘风沙晦雾骤渡上游,前锋拒上风发炮轰击,叛军阵乱。拂晓,清军尽渡,乘胜冲阵,张格尔无力抵挡,率十数骑逃遁。杀死十余万,生擒数千名。喀什、英吉沙、叶尔羌、和阗四城均已肃清。在喀什铁盖山俘获张格尔,解送京师处死。
张格尔之战,大获全胜,各路大军除在喀什酌留继续搜捕外其余分次第撤回。乌鲁木齐所调官兵4500员名内留驻库车2000,令建筑城垣衙署官房,移驻乌鲁木齐兵丁家属,作为眷兵。吐鲁番领队大臣赓音岱,哈密办事大臣恩铭、帮办大臣国勒明阿,陕甘总督杨遇春等优叙。
乌鲁木齐军粮停运,起运在途者仍运至阿克苏、库车二城存贮。镇迪道汤鼐、吐鲁番领队大臣赓音岱各回本任。乌鲁木齐至吐鲁番,哈密至喀喇沙尔共19台添设之马匹兵丁即行裁撤。由乌鲁木齐运往阿克苏、库车存贮军粮3万余石,现照买价出售。
转运粮饷之乌鲁木齐骆驼共倒毙14787只,准以六分报销,四分赔补。从古城至乌鲁木齐转运粮饷之骆驼其倒毙295只,因道远草枯,催赶甚急,倒毙尚属有因,准于免赔。乌鲁木齐现有驼只内拨出1000只赏还阿拉善王玛哈巴拉。乌鲁木齐满汉各营议恤官兵应领葬祭恤赏银144946两,令杨遇春即行筹拨。
乌鲁木齐承办军营粮运及供支官兵过境出力,赏道员汤鼐花翎,协领富盛阿二品顶带,废员黄家绅八品衔,张金等均准释回。赏留防喀什、叶尔羌、乌什等处之乌鲁木齐官兵俸装银,撤回者以前贷半年俸饷抵算。
巩宁城辖属满营城建
乾隆二十七年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之后,在天上南北制订与实行了一整套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政策。如修筑城堡,增驻军队等等。仅在乌鲁木齐周边修建了宝仁堡、怀义堡、乐全堡、宝昌堡、�徕堡、屡丰堡六座土城堡。墙高一丈一尺,周一里七分,每个城堡都有四个不同命名的门名。城堡内修建兵房300间,庙宇1座。设把总一名,屯兵133名,遣犯1―3名。有的城堡还允许居住少量居民,从事农业生产。乾隆三十七年又在迪化城西筑城一座,赐名“巩宁“,城周九里三分。移驻满营前后共6000员名,除驻本城外,分巴里坤、古城、吐鲁番、乌苏各地筑城驻防。
巴里坤满营城建于乾隆三十七年。城名“会宁”,城门有四:东门宣泽;西门导丰;南门光被;北门威畅。城周六里有奇与汉城毗连。驻满营2000员名,设领队大臣一员、协领两员、佐领八员、防御八员、骁骑校八员、笔帖式一员、委笔帖式两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巴里坤设知府曰:“镇西府”。九月巴里坤道移驻乌鲁木齐巩宁城。乾隆三十九年二月,巴里坤设理事通判,照乌鲁木齐通判例,岁支俸银60两,养廉银600两,公费银700两,并铸给关防。据《高宗实录》957卷21页记载:“ 镇西府考试生童向列于学政,将题目封存交巴里坤道考试。今巴里坤道移驻乌鲁木齐,今后将题目封存交镇西府考试,册送学政,按额录取”。八月,据《高宗实录》964卷16页记载:“驻巴里坤满兵2000内分拨1000移驻古城”。乾隆四十一年十二月,《高宗实录》1023卷9页记载:“分巡巴里坤粮务兵备道改为分巡镇迪粮务兵备道兼管哈密,铸发关防”。乾隆四十二年四月,据《高宗实录》1031卷28页记载:“巴里坤镇标添设城守营,设都司、千总、把总、经制外委各员”。
古城满营城建于乾隆四十年。城名曰:“靖宁”,四城门名:东门延曦、西门景颢、南门熏阜、北面徕安。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巴里坤分拨移驻古城满兵1000员名,属乌鲁木齐都统管辖,一切房屋、城垣由巴里坤原建满城兵丁于明春兴工修建,来秋移驻。设领队大臣一员、协领两员、佐领八员、防御八员、骁骑校八员、笔帖式一员、委笔帖式两员。
吐鲁番满营城建于乾隆四十五年十月。城名曰:“广安”,四城门名为:东门朗义、南门宣义、西门殷阜、北门利成。据《高宗实录》1085卷25页记载:“吐鲁番移驻满兵,其领队大臣管辖满兵驻防屯田及吐鲁番东西居民3000余户,其户口清册由乌鲁木齐都统报部。共有屯田21000亩,分编七屯耕种。有关满兵屯田及回人应奏应行事件均呈报乌鲁木齐都统详查会办。设领队大臣一员、协领两员、佐领四员、防御四员、骁骑校四员、笔帖式一员、委笔帖式两员。领队大臣印信由清、汉、回三体字样铸造颁发。又据《高宗实录》1085卷31页记载:“吐鲁番建筑满城,需工作兵200名,种地兵700名。现由肃州镇属派工作兵350名,由甘肃提标派工作兵150名,共计500名。俟工竣后留屯耕种,尚缺种地兵200名,由陕西提属之兴汉镇调拨”。据《高宗实录》1089卷30页记载:“吐鲁番驻扎满兵所需种地兵丁,原奏准工作兵工程完竣后留屯种地,但因筑城造房须至明年始竣,故种地兵700名由陕甘各提镇属匀拨,即日起程,赶明春耕种”。
乌苏满城建于乾隆四十七年十月。名曰:“庆绥”,四城门名为:东门抚仁,西门向义,南门传泽,北门奉恩。城周三里有奇。设领队大臣一员、笔帖式一员、委笔贴式一员。乾隆四十五年十二月,乌苏驻扎办事大臣及屯差兵丁,并移驻眷兵300,派守备、千总各一员,前往驻守巡防。
乌鲁木齐巩宁城都统管辖的城建工程较内地节省经费,得到乾隆皇帝的认可与赞扬。皇帝旨云:“乌鲁木齐新建满兵城房工程较内地用银有减无浮,即如数准销。今后新疆等处工程派拨兵丁及砍伐木植修建者,俱不必依照内地定例核销”。
巩宁城辖属满营驻防
清朝乾隆年间,清政府平定了准噶尔部及南疆大小和卓之乱,新疆重新统一。接着,在伊犁设将军作为新疆最高行政长官,修筑将军府调满营驻防。下设:塔尔巴哈台(塔城)参赞大臣,喀什噶尔(喀什)参赞大臣,各领兵驻防。
乾隆皇帝欲在巴里坤与伊犁之间寻找一处,向西可以应援伊犁将军,向北可以应援塔尔巴哈台参赞大臣,具有沃土良田的驻军地方,形成军事呼应犄角之势。乾隆三十六年秋,伊犁将军舒赫德建议:“乌鲁木齐可驻军队,粮食充足可产煤铁。该地河东无平原,惟河西福寿山(妖魔山)北,尚有依山傍水平原一处,可资建城且有可险可扼。提出设参赞大臣、领队大臣属伊犁将军统帅”。乾隆皇帝批准了舒赫德建议,并与乾隆三十七年正月,令调各营镇兵一千数百名,在迪化城西八里处建满城,一年城成,赐名“巩宁”。调凉州、庄浪满兵3000员名移驻乌鲁木齐巩宁城。索诺木策凌任乌鲁木齐参赞大臣,德云任领队大臣,俱受伊犁将军节制。乌鲁木齐参赞大臣参与地方事务,与提督总管满洲绿营官兵屯田一切事务。受铸印一颗,并随印设办事章京2员,笔帖式3员。每年加参赞大臣养廉银1000两,领队大臣养廉银700两。凉州庄浪二处官兵移驻乌鲁木齐应归并办理,按员增减并铸给协领、佐领关防钤记。凉州、庄浪满兵,每人发乌枪一杆,拨马两匹,并因官兵初驻所费较多,减半支给三年盐菜银索。西安、宁夏移驻巴里坤2000满兵其俸禄、马干折项及兵饷口粮俱照西安现行例支给。今两处官兵同驻巴里坤,自应统一分拨。所缺各官于各该旗应升人员内,拣选引见补放。索诺木策凌总管乌鲁木齐、巴里坤事务
乾隆三十八年五月,乌鲁木齐参赞大臣改为都统,仍属伊犁将军节制。索诺木策凌授乌鲁木齐都统,照该处将军例一体颁给坐名敕书,改铸都统印。办理一切屯政并专管营制,较之内地驻防都统尤为紧要,将来永远作为该处额设都统。其俸银如索诺木策凌原支在京护军统领俸廉银1198两,加以参赞大臣养廉银1000两,共支银2198两,今索诺木策凌俸。库尔喀喇乌苏、精河归乌鲁木齐管理。巴里坤道移驻乌鲁木齐巩宁城归都统指挥,应添建各员衙署并铸发印信。并设理事通判,照乌鲁木齐通判例,岁支俸银60两,养廉银600两,公费银700两,并铸给关防。将迪化州知州改为直隶州直州,并改铸印信。
乾隆四十四年九月,乌鲁木齐巩宁城增驻满兵3000员名,于巩宁城西北隅修建官署兵房,由内地拨绿营兵1500名赶赴乌鲁木齐,乘明春建造。驻巴里坤满兵2000内分拨1000移驻古城,一切房屋、城垣由巴里坤原建满城兵丁于明春兴工修建,来秋移驻,并应添设领队大臣一员。
乌鲁木齐领队大臣永庆、古城领队大臣永安、巴里坤领队大臣德云俱由京城副都统前往该处。养廉等项为乌鲁木齐领队大臣每年养廉银600两,巴里坤领队大臣每年养廉银500两。另外,养廉随甲银按京城蒙古副都统例每年544两。两项合计乌鲁木齐领队大臣每年领养廉银1144两,巴里坤、古城领队大臣每年领养廉银1044两。巴里坤分拨移驻古城满营属乌鲁木齐都统管辖。
巩宁城是乌鲁木齐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其辖属满营除驻本城外,分驻巴里坤、古城、乌苏、精河各城,并配备了各级官员统领。满营边防布局,达到了向西应援伊犁,向北应援塔城,形成了军事呼应犄角之势,对于稳定边疆,保卫边疆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